刘 廷
枣庄市峄城区人大常委会探索“调研破题、数字赋能、代表带富”三链融合机制,让数字科技为石榴产业插上腾飞之翼。
调研破题:把脉产业链开出数字“良方”
“山区地块零散难集约化”“加工企业少、产品附加值低”“文旅融合不紧”……2024年初,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带着这些问题,开启了一场求索之旅。
为全面了解数字技术赋能石榴全产业链发展推进情况和存在问题,区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召开座谈会,听取农业局、石榴研究院、大数据局等相关单位工作情况汇报;实地察看石榴产业5G大数据平台、石榴种质资源库等项目现场,走访石榴种植大户、盆景盆栽协会和项目企业了解工作进展;赴云南蒙自、四川会理、安徽怀远等石榴产区学习考察,听取经验做法介绍,并就如何加快推动数字赋能产业发展进行交流探讨。调研结束后,一份凝结智慧的《关于聚焦一二三产推动石榴产业全链发展的调研与思考》,成为区委区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数字赋能:全链条的“科技革命”
石榴研究院技术研究室主任罗华是一名市人大代表,也是一名基层科技工作者,他始终专注石榴种业创新发展,成功选育“峄州红”“六月红”等良种新品种10余个。目前,石榴种质资源库保存国内外石榴种质523份,数量全国第一,堪称石榴品种的“基因宝库”。
“以前种石榴靠的是经验,现在靠数据!”石榴种植户刘威感慨。在冠世榴园核心种植区,2000余个土壤墒情传感器、虫情监测仪实时回传数据,结合搭载多光谱相机的无人机航拍,构建“天空一地面”一体化监测网络,可实时生成作物长势热力图,当土壤湿度低于30%时,系统自动推送灌溉提醒与最佳灌溉量方案。在石榴膨大期,系统智能调整钾肥供应量提升20%,通过全程数据记录保障生产透明可追溯。
代表带富: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以前制作盆景都是到山边荒坡石缝挖采树形奇特的石榴树,精品少、价格低、收入少。如今,石榴盆景产业通过引入AI图像识别技术,一分钟就能生成十几种优化造型方案,盆景设计的效率大大提升了。”区、镇两级人大代表,榴园镇朱村党支部书记刘怀富,祖辈就在冠世榴园以石榴种植为生。为带动更多村民乡亲致富,刘怀富成立了合作社,定期组织石榴种植能手、邀请石榴研究专家到农户家讲解管护技术,教乡亲们利用互联网直播带货。
代表带头触网,农民拥抱云端,石榴产业正破茧成蝶。目前,峄城区年产盆景盆栽约20万盆,年产值突破6.5亿元,石榴鲜果与盆景产业共同构建起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庞大市场网络。2024年全区石榴产业总产值达42.2亿元,数字化相关产业贡献值占比达40%,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将数字赋能石榴全产业链发展作为监督重点,通过调研、视察、审议和督办,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以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带一产、强二产、活三产,真正将特色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