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薛城区人大常委会紧扣市委、区委“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部署,以“五个一”发展思路为引领,立足人大职能定位,通过精准监督、代表赋能、机制创新,为现代化强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精准监督护航攻坚大局
围绕“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核心目标,区人大常委会制定《服务推动“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实施意见》,班子成员领衔帮包12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建立“月督导、季评估、年总结”机制,推动协调解决枣庄低空经济动力谷二期用地审批、青啤1903活力街区配套建设等难点问题27项。针对产业升级需求,创新设立人大代表化工产业服务站,通过“代表联络站+营商环境监督”模式,累计推动解决企业应急监管频次高、审批流程复杂等问题13条,推动减免处罚金额超100万元,助力化工产业园营收实现历史性突破。
在民生领域,持续跟踪监督保障性住房建设,推动政府采用“PPP模式+存量商品房收购”方式,加快建设薛庄、西小片区等安置工程280万平方米,惠及群众3.2万人。针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并形成审议意见,助力推动农村教师同工同酬、新增城乡教师编制200个,农村学校微机配备率达100%。
代表履职激发攻坚动能
深化“我和代表聊聊天”活动,组织四级人大代表进网格走访群众2.1万人次,收集意见建议703条,推动解决老旧小区改造、供暖管网升级等民生实事58项。人大代表孟凡奇牵头推动陶庄镇36户教师宿舍重建、筹资4000万元完成5公里供热管网改造,被群众赞为“暖心代表”。
在产业一线,代表小组通过“支部建在项目上”模式,助力招引无人机整机制造等关联项目12个,推动高铁站西出口、长江路跨线桥等重大交通工程完善开工手续、夯实基础条件。化工产业人大代表孔骞提出的“延链补链”建议,直接促成苯酐及增塑剂项目竣工投产,可新增产值15亿元。
机制创新凝聚攻坚合力
构建“人大监督+部门落实”闭环体系,推动对全区104个重点项目实施“清单化”管理,通过执法检查、现场调研、工作评议等方式,推动政府优化营商环境“不罚轻罚”清单,惠及市场主体123家。创新“代表小组+服务站+支部”模式,在7大产业链服务站建立功能性党支部,推动开展“双招双引”活动,助力促成战略合作协议8项,总投资超50亿元。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停车难”问题,区人大常委会推动协调划定免费停车位3000余个,推动临山路等主干道智能停车系统全覆盖,车辆通行效率提升40%。在法治建设领域,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督促整改隐患67处,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店21家。
长效保障夯实攻坚根基
推动制定《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办法》,聘任70名营商环境监督员,助力完善“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快速响应机制,2025年以来协调解决融资、用地等问题132条。强化预算审查监督,推动政府设立2支产业基金,专项支持绿色化工、无人机等新兴产业发展,已投放资金3.2亿元。
通过“人大讲堂”开展专题培训3期,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建立代表建议办理“回头看”制度,对2024年以来的100余件建议进行跟踪督办,办成率从82%提升至91%。在全省首创“代表履职积分制”,将重点工作参与度纳入考核,激发人大代表干事活力。
攻坚之路蹄疾步稳,人大担当彰显作为。薛城区人大常委会正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在重点工作集中攻坚中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为“打造首善之区、建设品质薛城”贡献人大力量!
(薛城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