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市人大常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市人大常委会安全生产“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书亭致发布辞 一、开展安全生产“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的目的意义 安全生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安危,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保障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贯彻了新思想新理念,落实了中央决策部署,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了新问题新风险的防范应对,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是我国安全生产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一法一条例”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枣庄的有力法治保障。 执法检查是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推动法律有效实施的重要方式。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和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要点,6月上中旬,常委会认真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通过执法检查必将有效推进我市依法行政和安全生产工作,也必将对我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实施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二、执法检查的总体要求和方法步骤 方法步骤是:本次执法检查采取委托检查、部门自查和市执法检查组实地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现检查范围的全覆盖。各区(市)人大常委会按照检查的内容组织本辖区的执法检查;各相关16个市直部门开展自查;市执法检查组通过召开动员部署会、座谈会、新闻发布会,组织全国、省、市人大代表线上评议,采取“四不两直”现场督查,开展与监管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生产专家“一对一”访谈等方式进行。执法检查后,6月28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四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和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的执法检查报告,执法检查报告将报送省人大常委会,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建议以《人大建言》刊发,常委会党组将向市委专题报告。 三、本次执法检查的突出特点 本次执法检查领导重视、组织严密、重点突出、方法创新、注重实效,在执法检查中得到了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高新区管委会、各区(市)委、人大常委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 市人大社会建设委主任委员 王传海:从执法检查的情况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始终把贯彻实施安全生产“一法一条例”作为推动安全生产的总抓手,狠抓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压实,安全监管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进一步强化,保持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安全基础。我市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和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的成绩应当充分肯定。但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市作为资源型城市,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企业管理不够精细,影响安全生产的产业结构、发展阶段等基础性条件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安全生产基础还不够牢固,我们在学习宣传、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监督管理、风险管控、“三化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在执法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 一是安全生产“一法一条例”宣传教育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二是监管部门法定职责落实不到位;三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未有效落实;四是安全生产监管力量比较薄弱;五是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需要加强。 针对存在的问题,执法检查组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强化宣传教育,营造安全生产浓厚氛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作为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途径,下大力气抓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凝聚全民安全共识。要加强对安全生产各层面、各领域人员的安全防范知识、应急避险知识的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以及监督法律法规落实的浓厚氛围。 二是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夯实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把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落实到部门单位,杜绝责任空挡和监管盲区。要坚持问题导向,杜绝形式主义的执法,健全完善部门区域联动执法机制,提高执法实效。要强化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加强基层安全监管力量,提升监管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水平。要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行”“刑”衔接工作,对于重大安全事件,触犯刑律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严厉打击重大安全违法行为,提升法律的震慑力,减少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是坚持源头管控,下大气力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健全企业内部安全管理机制,督促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安全管理等方面,建立、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超前预防、超前控制。 四是加强基础建设,创新监管手段,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生产企业要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要创新监管手段,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投入,解决传统监管手段覆盖不到边、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要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统筹协调工作,打破部门行业壁垒,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应急救援、监管执法等信息互联互通。要引导企业推广使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提升安全生产科学化、标准化水平,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模式。 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郭强: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和省政府安委会统一部署,市安委会决定自今年4月1日起至12月31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检查围绕三个层面展开。一是企业层面。重点检查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安全生产管理、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及隐患排查整治、本质安全提升、安全总监制度落实、劳务派遣和灵活用工人员安全管理等情况。二是部门层面。重点检查安全监管责任落实、驻点监督、项目审批安全红线把守、执法检查整治、隐患举报、事故瞒报谎报迟报漏报行为查处等情况。三是党委、政府层面。重点检查党委政府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责任追究、事故警示教育、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重大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打非治违、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建设、统筹经济发展、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等情况。 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企业全面对照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全面对照省委、省政府安全生产“八抓20项创新举措”,全面对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将自查自纠贯穿大检查全过程。为使大检查活动取得实效,将大检查划分为风险隐患月排查、集中整改排查、专家诊断排查、执法检查及专项督查、“打非治违”及警示教育、总结验收、巩固提升七个阶段,采取强化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指导、强化宣传引导、强化严惩重罚、强化工作纪律五条措施保障大检查活动顺利推进。 一是抓教育培训。全市召开事故警示教育现场会8次,举办双月教育警示活动430场次。“五一”期间,各区(市)76名县级干部集中参加区(市)、镇街2个层面的警示教育活动。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开工第一课”和“晨会”制度,开展全员安全生产“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专项行动。 二是抓制度完善。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监管机制、企业危险作业报告制度、劳务派遣人员和灵活用工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完善责任清单,市、区(市)、镇(街)三级全部制定党政班子成员年度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 三是抓苗头隐患。4月份采取分级负责、边查边改、同步执法、集中验收的方式,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月活动。应急管理系统开展全市危化品重点企业安全专项检查、工贸领域重大事故隐患“清零”整治、非煤矿山“三同时”专项检查等活动。 四是抓日常监管。推动重点行业领域落实企业安全总监制度,全市289家企业安全总监实现了应配尽配。实行重点行业企业驻点监督,各级共派出驻点监督人员482人,驻点监督企业440家,“点穴式”督促企业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五是抓严惩重罚。大检查开展以来,全市共组织检查组2072个,检查企业(单位)7312家,发现隐患17104项,完成整改15296项,停业停建37家,查处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32起。对发生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一律从安全生产、作风建设、惩治腐败、扫黑除恶四个方面全面倒查追责。 六是抓本质安全。在重点行业领域深入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建设危化品、非煤矿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全市20家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18家非煤矿山企业接入。改造危险化工工艺企业19家、化工过程操作单元企业21家。 七是抓应急处置。完成市级总体应急预案修订。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6617场次。推进航空应急救援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在全市规划建设8个应急救援停机坪,协调1架H135应急救援直升机常驻我市。 八是抓社会共治。建立安全生产人民监督员制度,选聘人民监督员30名,积极发挥宣传员、监督员、联络员“三员一体”作用。联合市工商联召开“枣联枣好”政企座谈会,推动安全生产精准高效监管。修订完善枣庄市安全生产有奖举报办法,实行安全生产有奖举报“吹哨人”制度。 下一步,市应急局将以“严真细实快”作风,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相结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为“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深入实施和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市住房建设事业发展中心主任 一是紧扣关键环节,推动工地安全文明标准化。坚持体系建设,从企业安全管理和施工现场安全防护两个方面,编制房屋市政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标准化手册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图集,对建筑工地的场容场貌、施工防护设施工具化、定型化、标准化明确标准,引导企业和项目全面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坚持典型推动,定期召开标准化现场观摩会,交流经验做法,展示新设备、新举措、新工艺,推动建筑安全文明标准化建设。坚持示范引领,对创建标准化工地的企业,在招投标和信用评价方面加分,推动了全市安全文明施工水平的逐年提升,促进企业主体责任主动落实。2021年度,全市有18个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荣获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安全生产考核位居全省住建系统前三名。 二是突出科技赋能,推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坚持“分级推进、逐年提升”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人、机、料、法、环等关键要素,最大限度的收集人员、安全、环境等业务数据,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建筑工地实现智慧管理。建立了枣庄市建筑工地视频监控平台,实现了建筑施工现场远程可视管理,能够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进行实时监管。加强对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系统的应用,把安全管理类的施工许可手续、现场防护类的危大工程、行业管理部门的预警等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大大提高了行业监管效能。 三是坚持试点先行,推动燃气监测预警智能化。在市中区、薛城区、枣庄高新区,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重点选择人员密集场所、地下管线交叉穿越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计划布设可燃气体智能监测仪500台,构建“1(网)+1(平台)+N(应用)”燃气安全运行监测预警体系,搭建具有枣庄特色的燃气安全运行监测预警平台。目前,已完成233套可燃气体监测仪设备安装,正在开展平台基础数据处理及BIM建模工作,计划9月底前项目建成运行。届时,我市将成为山东省第二家燃气管网安全运行智能化监测的城市。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一)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局党组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召开局党组会议、局长办公室、季度安全生产例会等方式,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制度文件,听取安全生产工作专题汇报,专题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细致分工,主要负责同志坚决扛起主要领导责任,分管负责同志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做好分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在局安委会办公室的指导下具体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形成了层层有责任、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实行县级领导帮包督导检查,成立7个安全生产工作督导组,对属地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开展常态化、网格化监管。 (二)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省“八抓20项”举措,制定工作方案,细化步骤,建立了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列支安全专项经费,聘请专家共同开展安全诊断,形成“查、防、管、控”的闭环管理模式。强化源头管控。依法履行审批审查职责,持续加强从业资格证核发、经营许可、工程项目施工许可等审批事项的管理,实现行业管理更加高效、精准、规范。强化执法监管。组织开展道路运输市场集中整治行动、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等活动,维护运输市场秩序健康发展。按照凡检查必执法的要求,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四不两直”执法活动,对风险隐患未落实管控措施或未及时消除隐患的企业给予行政处罚。强化疫情防控。全市设立50个交通管控服务站,对入枣返枣车辆进行防疫检查,已经累计出动执勤人数8.3万人次,检查车辆214万次,有效筑牢了疫情防控的安全屏障。 (三)突出重点领域监管。道路运输领域,重点强化客运站安全管理,严格执行“三不进站、六不出站”制度和疫情防控第一关口,严防疫情通过客运车辆传播。强化危险货物运输市场监管,对全市18家危货运输企业和511辆危货运输车辆,实行动态监控责任落实情况定期通报制度,有效遏制车辆违章行为发生。公路运营领域,加大重型货车超限超载治理力度,查处超限运输货车2210辆,卸载货物0.6万吨,有效减少事故隐患。实施农村公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已完成路网延伸通达工程5.98公里,路网改造提升工程96.43公里,路面状况改善工程188.7公里,有效提高农村公路安全系数。水路运输领域,持续加强内河运输安全执法、船舶碰撞隐患治理和桥区等重点水域监管,查处各类违法船舶353艘次。工程建设领域,加强建设市场监管,派出驻点人员对开工项目进行常态化督查。 下步工作中,我局将继续贯彻落实好“一法一条例”,增强红线意识,强化风险研判,抓实抓细安全生产工作,层层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安全发展长效机制,强化事故防范能力,确保全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市能源局局长 下一步,市能源局将认真贯彻“一法一条例”,落实好市人大“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提出的建议和要求,依法履职,严格监管,确保能源领域安全生产,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社会建设委)